发布时间:2023-10-04 19:30
GET在浏览器回退时是无害的,而POST会再次提交请求。
GET产生的URL地址可以被Bookmark,而POST不可以。
GET请求会被浏览器主动cache,而POST不会,除非手动设置。
GET请求只能进行url编码,而POST支持多种编码方式。
GET请求参数会被完整保留在浏览器历史记录里,而POST中的参数不会被保留。
GET请求在URL中传送的参数是有长度限制的,而POST么有。
对参数的数据类型,GET只接受ASCII字符,而POST没有限制。
GET比POST更不安全,因为参数直接暴露在URL上,所以不能用来传递敏感信息。
GET参数通过URL传递,POST放在Request body中。
GET产生一个TCP数据包;POST产生两个TCP数据包。
GET与POST都有自己的语义,不能随便混用。
框架作为一个工具用来帮助我们应对一类复杂的问题
Angular React Vue
Vue特点
- MVVM 框架
- 单页面应用程序
- 轻量化与易学习
- 渐进式与兼容性
- 视图组件化
- 虚拟 DOM(Virtual DOM)
- 社区支持
- 未来的 Vue 走向
(1)MVVM 框架
所谓 MVVM 框架就是:Model-View-ViewModel,就像下面这样: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1tUgbgkz-1647765108712)(https://segmentfault.com/img/remote/1460000023459223)]
那么这个 MVVM 框架,应该怎么去理解呢?它的第一个 View,相当于页面中的 DOM,最后一个 Model 相当于数据源,就像下面这个样子: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98ajXhVt-1647765108713)(https://segmentfault.com/img/remote/1460000023459220)]
其中,a 标签就是 DOM,data 对象就是数据源,这两者之间永远不会直接通信,它们所有的联系都是通过 ViewModel,也就是监控者来进行的。监控者会去负责检测数据的变化,然后把数据实时展示在页面中。例如,把 text 的内容更改为 “Hello Vue” 的话,那么 a 标签中展示的内容,也会自动变为 “Hello Vue”。这样就不需要手动的操作 DOM,所有对 DOM 操作都会通过监控者来完成。如果以前写过复杂的 DOM 操作的话(如 **.parent().parent().parent()…),就会发现这种方式带来的便利。
Vue 正是使用了这种 MVVM 的框架形式,并且通过声明式渲染和响应式数据绑定的方式来帮助我们完全避免了对 DOM 的操作。
(2)单页面应用程序
单页面应用程序(SPA),一般指为:一个页面就是一个应用(或子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前端网页早已不只局限于在浏览器上展示了,手机 App 上、微信公众号上都有了越来越多的展示机会。
那么如果把传统的多页面应用形式放入到我们的手机上面会是什么样子呢?当进行页面跳转打开一个新的页面的时候,它会变成这样: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sn3rbMgc-1647765108713)(https://segmentfault.com/img/remote/1460000023459222)]
等的花儿都谢了 有没有?
而如果使用单页面的形式来开发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因为我们的整个应用就只有一个页面,当我们的这一个单页被加载进来之后,就不会在进行关于页面的网络请求。Vue 配合生态圈中的 Vue-Router 就可以非常方便的开发复杂的单页应用。
(3)轻量化与易学习
我们知道网页中引入的 JS 体积越大,那么加载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就越长,反之体积越小,则越节省时间。所以我们会更倾向于使用体积更小的 JS 文件,这也是为什么在生产版本会引入 .min 的 JS 的原因。下面是我从 Vue 官网的截图: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QemPNmyC-1647765108713)(https://segmentfault.com/img/remote/1460000023459219)]
目前 Vue 的最新稳定版本为 2.5.16,从截图中可以看到 Vue 的生产版本只有 30.90KB 的大小,几乎不会对我们的网页加载速度产生影响。同时因为 Vue 只专注于视图层,单独的 Vue 就像一个库一样,所以使我们的学习成本变得非常低。
(4)渐进式与兼容性
渐进式框架就是:我只做分内的事情,并且不会对你要求太多。
Vue 的核心库只关注视图层,不仅易于上手,还便于与第三方库或既有项目整合。
这是 Vue 官网上面的一句话,正如在上面所说的,Vue 只做界面,而把其他的一切都交给了它的周边生态来做处理,这就要求 Vue 必须要对其他的框架拥有最大程度的兼容性。
例如,一开始只想做一个静态站,那么可以只引入 Vue 来去构建界面,过了一段时间,你想在网站上加入访问网络的功能,那么你可以再引入 **axios(Vue 官方推荐)**或者其他的(哪怕是 jQuery)网络请求框架,而后来随着你的网站越做越大,你想要把你的网站变成一个大型的 Web 应用的时候,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你需要的 JS 文件,如 Loadsh.js、Velocity.js 等。
(5)视图组件化
所谓视图组件化就是把我们的网页拆分为一个个的组件,就像下面这样: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7tsreaLb-1647765108714)(https://segmentfault.com/img/remote/1460000023459221)]
Vue 允许通过组件来去拼装一个页面,每个组件都是一个可复用的 Vue 实例,组件里面可以包含自己的数据,视图和代码逻辑。比如说: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VbhbOzB7-1647765108715)(https://segmentfault.com/img/remote/1460000023459225)]
CSDN 的这个个人资料模块,大家都已经不陌生了吧,当我们的 Web 应用中有多个页面都使用到这个个人资料模块的时候,就可以把它封装成一个组件,这个组件拥有单独的代码逻辑、CSS 样式、数据等,在任何一个我们需要使用到它的地方,就可以通过
Vue.component(\'component-name\', { ... }); 这种方式来直接引入了。
(6)Virtual DOM
Virtual DOM 也就是虚拟 DOM,大家知道浏览器去处理 DOM 操作时,是存在性能问题的,这也是我们在使用 jQuery 或者原生 JavaScript 来去频繁操作 DOM 进行数据渲染的时候,我们的页面经常出现卡顿的原因。
而虚拟 DOM 则是预先通过 JavaScript 的各种运算,把最终需要生成的 DOM 计算出来,并且进行优化,在计算完成之后才会将计算出的 DOM 放到我们的 DOM 树中。由于这种操作的方式并没有进行真实的 DOM 操作,所以才会叫它虚拟 DOM。
我们在前面说过:
Vue 是通过声明式渲染和响应式数据绑定的方式来帮助我们完全避免了对 DOM 的操作。
Vue 之所以可以完全避免对 DOM 的操作,就是因为 Vue 采用了虚拟 DOM 的方式,不但避免了我们对 DOM 的复杂操作,并且大大的加快了我们应用的运行速度。
(7)来自社区的支持
虽然在全球中 Vue 的社区并没有 React 社区那么的繁华,但得益于 Vue 的本土化身份(Vue 的作者为国人尤雨溪),再加上 Vue 本身的强大,所以涌现出了特别多的国内社区,如 https://www.vue-js.com/、https://vuejs.com.cn/ 等。这种情况在其他的框架身上是没有出现过的,这使得我们在学习或者使用 Vue 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多的帮助。
(8)未来 Vue 的走向
Vue 是由国人尤雨溪在 Google 工作的时候,为了方便自己的工作而开发出来的一个库,而在 Vue 被使用的过程中,突然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它。所以尤雨溪就进入了一个边工作、边维护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Vue 依然迅速的发展。
而现在尤雨溪已经正式辞去了 Google 的工作,开始专职维护 Vue,同时加入进来的还有几十位优秀的开发者,他们致力于把 Vue 打造为最受欢迎的前端框架。事实证明 Vue 确实在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了(从 Angular、React、Vue 的对比图中可以看出 Vue 的势头)。所以我觉得完全不需要担心未来 Vue 的发展,至少在没有新的颠覆性创新出来之前,Vue 都会越做越好。
在谈到Vue的生命周期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创建一个实例,也就是在 new Vue ( ) 的对象过程当中,首先执行了init(init是vue组件里面默认去执行的),在init的过程当中首先调用了beforeCreate,然后在injections(注射)和reactivity(反应性)的时候,它会再去调用created。所以在init的时候,事件已经调用了,我们在beforeCreate的时候千万不要去修改data里面赋值的数据,最早也要放在created里面去做(添加一些行为)。
当created完成之后,它会去判断instance(实例)里面是否含有“el”option(选项),如果没有的话,它会调用vm.$mount(el)这个方法,然后执行下一步;如果有的话,直接执行下一步。紧接着会判断是否含有“template”这个选项,如果有的话,它会把template解析成一个render function ,这是一个template编译的过程,结果是解析成了render函数:
render (h) {
return h(\'div\', {}, this.text)
}
解释一下,render函数里面的传参h就是Vue里面的createElement方法,return返回一个createElement方法,其中要传3个参数,第一个参数就是创建的div标签;第二个参数传了一个对象,对象里面可以是我们组件上面的props,或者是事件之类的东西;第三个参数就是div标签里面的内容,这里我们指向了data里面的text。
使用render函数的结果和我们之前使用template解析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render函数是发生在beforeMount和mounted之间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在beforeMount的时候,$el还只是我们在HTML里面写的节点,然后到mounted的时候,它就把渲染出来的内容挂载到了DOM节点上。这中间的过程其实是执行了render function的内容。
在使用.vue文件开发的过程当中,我们在里面写了template模板,在经过了vue-loader的处理之后,就变成了render function,最终放到了vue-loader解析过的文件里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原因是由于在解析template变成render function的过程,是一个非常耗时的过程,vue-loader帮我们处理了这些内容之后,当我们在页面上执行vue代码的时候,效率会变得更高。
beforeMount在有了render function的时候才会执行,当执行完render function之后,就会调用mounted这个钩子,在mounted挂载完毕之后,这个实例就算是走完流程了。
后续的钩子函数执行的过程都是需要外部的触发才会执行。比如说有数据的变化,会调用beforeUpdate,然后经过Virtual DOM,最后updated更新完毕。当组件被销毁的时候,它会调用beforeDestory,以及destoryed。
这就是vue实例从新建到销毁的一个完整流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它会触发哪些生命周期的钩子函数。那说到这儿,可能很多童鞋会问,钩子函数是什么意思?
钩子函数,其实和回调是一个概念,当系统执行到某处时,检查是否有hook,有则回调。说的更直白一点,每个组件都有属性,方法和事件。所有的生命周期都归于事件,在某个时刻自动执行。
其实,当你跟面试官阐述到这儿的时候,面试官基本上已经满意你的回答了,隐约看到了你的技术功底。当然,如果你还想更进一步,让面试官对你刮目相看,达到加分的效果,你还可以这样说:
在这个过程当中,Vue为我们提供了renderError方法,这个方法只有在开发的时候它才会被调用,在正式打包上线的过程当中,它是不会被调用的。它主要是帮助我们调试render里面的一些错误。
控制手段:v-show
隐藏则是为该元素添加css--display:none
,dom
元素依旧还在。v-if
显示隐藏是将dom
元素整个添加或删除
编译过程:v-if
切换有一个局部编译/卸载的过程,切换过程中合适地销毁和重建内部的事件监听和子组件;v-show
只是简单的基于css切换
编译条件:v-if
是真正的条件渲染,它会确保在切换过程中条件块内的事件监听器和子组件适当地被销毁和重建。只有渲染条件为假时,并不做操作,直到为真才渲染
v-show
由false
变为true
的时候不会触发组件的生命周期v-if
由false
变为true
的时候,触发组件的beforeCreate
、create
、beforeMount
、mounted
钩子,由true
变为false
的时候触发组件的beforeDestory
、destoryed
方法性能消耗:v-if
有更高的切换消耗;v-show
有更高的初始渲染消耗;
props
/$emit
父组件A通过props的方式向子组件B传递,B to A 通过在 B 组件中 $emit, A 组件中 v-on 的方式实现。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例子,说明父组件如何向子组件传递值:在子组件Users.vue中如何获取父组件App.vue中的数据 users:[\"Henry\",\"Bucky\",\"Emily\"]
总结:父组件通过props向下传递数据给子组件。注:组件中的数据共有三种形式:data、props、computed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例子,说明子组件如何向父组件传递值:当我们点击“Vue.js Demo”后,子组件向父组件传递值,文字由原来的“传递的是一个值”变成“子向父组件传值”,实现子组件向父组件值的传递。
$emit
/$on
这种方法通过一个空的Vue实例作为中央事件总线(事件中心),用它来触发事件和监听事件,巧妙而轻量地实现了任何组件间的通信,包括父子、兄弟、跨级。当我们的项目比较大时,可以选择更好的状态管理解决方案vuex。
Vuex实现了一个单向数据流,在全局拥有一个State存放数据,当组件要更改State中的数据时,必须通过Mutation进行,Mutation同时提供了订阅者模式供外部插件调用获取State数据的更新。而当所有异步操作(常见于调用后端接口异步获取更新数据)或批量的同步操作需要走Action,但Action也是无法直接修改State的,还是需要通过Mutation来修改State的数据。最后,根据State的变化,渲染到视图上。
$attrs
/$listeners
多级组件嵌套需要传递数据时,通常使用的方法是通过vuex。但如果仅仅是传递数据,而不做中间处理,使用 vuex 处理,未免有点大材小用。为此Vue2.4 版本提供了另一种方法----$attrs
/$listeners
$attrs
:包含了父作用域中不被 prop 所识别 (且获取) 的特性绑定 (class 和 style 除外)。当一个组件没有声明任何 prop 时,这里会包含所有父作用域的绑定 (class 和 style 除外),并且可以通过 v-bind=\"$attrs\" 传入内部组件。通常配合 interitAttrs 选项一起使用。$listeners
:包含了父作用域中的 (不含 .native 修饰器的) v-on 事件监听器。它可以通过 v-on=\"$listeners\" 传入内部组件Vue2.2.0新增API,这对选项需要一起使用,以允许一个祖先组件向其所有子孙后代注入一个依赖,不论组件层次有多深,并在起上下游关系成立的时间里始终生效。一言而蔽之:祖先组件中通过provider来提供变量,然后在子孙组件中通过inject来注入变量。
provide / inject API 主要解决了跨级组件间的通信问题,不过它的使用场景,主要是子组件获取上级组件的状态,跨级组件间建立了一种主动提供与依赖注入的关系。
$parent
/ $children
与 ref
ref
:如果在普通的 DOM 元素上使用,引用指向的就是 DOM 元素;如果用在子组件上,引用就指向组件实例$parent
/ $children
:访问父 / 子实例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都是直接得到组件实例,使用后可以直接调用组件的方法或访问数据。我们先来看个用 ref
来访问组件的例子:
常见使用场景可以分为三类:
父向子传递数据是通过 props,子向父是通过 events($emit
);通过父链 / 子链也可以通信($parent
/ $children
);ref 也可以访问组件实例;provide / inject API;$attrs/$listeners
Bus;Vuex
Bus;Vuex;provide / inject API、$attrs/$listeners
以往的MVC模式是单向绑定,即Model绑定到View,当我们用JavaScript代码更新Model时,View就会自动更新
MVVM模式就是Model–View–ViewModel模式。它实现了View的变动,自动反映在 ViewModel,反之亦然。对于双向绑定的理解,就是用户更新了View,Model的数据也自动被更新了,这种情况就是双向绑定。再说细点,就是在单向绑定的基础上给可输入元素input、textare等添加了change(input)事件,(change事件触发,View的状态就被更新了)来动态修改model。
vue数据双向绑定是通过数据劫持结合发布者-订阅者模式的方式来实现的
我们已经知道实现数据的双向绑定,首先要对数据进行劫持监听,所以我们需要设置一个监听器Observer,用来监听所有属性。如果属性发上变化了,就需要告诉订阅者Watcher看是否需要更新。因为订阅者是有很多个,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消息订阅器Dep来专门收集这些订阅者,然后在监听器Observer和订阅者Watcher之间进行统一管理的。接着,我们还需要有一个指令解析器Compile,对每个节点元素进行扫描和解析,将相关指令(如v-model,v-on)对应初始化成一个订阅者Watcher,并替换模板数据或者绑定相应的函数,此时当订阅者Watcher接收到相应属性的变化,就会执行对应的更新函数,从而更新视图。
async、await从字面上理解,async就是异步的意思,await就是等待的意思,而两者的用法上也是这样的,async用于申明一个function是异步的,而await用于等待一个异步方法执行完成
过程就是:
1,async就是一个async函数,而await只能在这个函数中使用
2,await表示这里等待await后面的操作执行完毕,再执行下一句代码
3,await后面紧跟的最好是一个定时操作或者一个异步操作
async和await的优点
1,解决了回调地狱的问题
2,支持并发执行
3,可以添加返回值 return xxx
4,可以在代码中添加try/catch捕获错误
1.Promise.myAll()返回的肯定是一个promise对象,所以可以直接写一个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这应该是一个惯性思维)
2.遍历传入的参数,用Promise.resolve()将参数\"包一层\",使其变成一个promise对象
3.关键点是何时\"决议\",也就是何时resolve出来,在这里做了计数器(count),每个内部promise对象决议后就将计数器加一,并判断加一后的大小是否与传入对象的数量相等,如果相等则调用resolve(),如果任何一个promise对象失败,则调用reject()方法。
一些细节:
4.官方规定Promise.all()接受的参数是一个可遍历的参数,所以未必一定是一个数组,所以用Array.from()转化一下
使用for…of进行遍历,因为凡是可遍历的变量应该都是部署了iterator方法,所以用for…of遍历最安全
Promise.all = function (iterator) {
let count = 0//用于计数,当等于len时就resolve
let len = iterator.length
let res = []//用于存放结果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 {
for(let i in iterator){
Promise.resolve(iterator[i])//先转化为Promise对象
.then((data) => {
res[i] = data;
if(++count === len){
resolve(res)
}
})
.catch(e => {
reject(e)
})
}
})
}
var promise1 = Promise.resolve(3);
var promise2 =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resolve, 100, \'foo\');
});
var promise3 = 42;
Promise.all([promise1, promise2, promise3]).then(function(values) {
console.log(values);
});
1、核心概念
(1)entry:一个可执行模块或者库的入口。
(2)chunk:多个文件组成一个代码块。可以将可执行的模块和他所依赖的模块组合成一个chunk,这是打包。
(3)loader:文件转换器。例如把es6转为es5,scss转为css等
(4)plugin:扩展webpack功能的插件。在webpack构建的生命周期节点上加入扩展hook,添加功能
2、webpack构建流程(原理)
从启动构建到输出结果一系列过程:
(1)初始化参数:解析webpack配置参数,合并shell传入和webpack.config.js文件配置的参数,形成最后的配置结果。
(2)开始编译:上一步得到的参数初始化compiler对象,注册所有配置的插件,插件监听webpack构建生命周期的事件节点,做出相应的反应,执行对象的 run 方法开始执行编译。
(3)确定入口:从配置的entry入口,开始解析文件构建AST语法树,找出依赖,递归下去。
(4)编译模块:递归中根据文件类型和loader配置,调用所有配置的loader对文件进行转换,再找出该模块依赖的模块,再递归本步骤直到所有入口依赖的文件都经过了本步骤的处理。
(5)完成模块编译并输出:递归完事后,得到每个文件结果,包含每个模块以及他们之间的依赖关系,根据entry配置生成代码块chunk。
(6)输出完成:输出所有的chunk到文件系统。
注意:在构建生命周期中有一系列插件在做合适的时机做合适事情,比如UglifyPlugin会在loader转换递归完对结果使用UglifyJs压缩覆盖之前的结果
webpack是一个打包模块化js的工具,可以通过loader转换文件,通过plugin扩展功能
【Loader】:用于对模块源码的转换,loader描述了webpack如何处理非javascript模块,并且在buld中引入这些依赖。loader可以将文件从不同的语言(如TypeScript)转换为JavaScript,或者将内联图像转换为data URL。比如说:CSS-Loader,Style-Loader等。
loader的使用很简单:
在webpack.config.js中指定loader。module.rules可以指定多个loader,对项目中的各个loader有个全局概览。
loader是运行在NodeJS中,可以用options对象进行配置。plugin可以为loader带来更多特性。loader可以进行压缩,打包,语言翻译等等。
loader从模板路径解析,npm install node_modules。也可以自定义loader,命名XXX-loader。
语言类的处理器loader:CoffeeScript,TypeScript,ESNext(Bable),Sass,Less,Stylus。任何开发技术栈都可以使用webpack。
【Plugin】:目的在于解决loader无法实现的其他事,从打包优化和压缩,到重新定义环境变量,功能强大到可以用来处理各种各样的任务。webpack提供了很多开箱即用的插件:CommonChunkPlugin主要用于提取第三方库和公共模块,避免首屏加载的bundle文件,或者按需加载的bundle文件体积过大,导致加载时间过长,是一把优化的利器。而在多页面应用中,更是能够为每个页面间的应用程序共享代码创建bundle。
setTimeout(function(){}, timer) 是指延时执行。第一个参数是回调函数,第二个参数是指延时多久执行回调函数。
setTimeout(function(){console.log(1);}, 0);
console.log(2); //输入是 2 ,1
setTimeout(fn, 0)的含义是,指定某个任务在主线程最早可得的空闲时间执行,也就是说,当前代码执行完(执行栈清空)以后,尽可能的早执行。它在“任务队列”的尾部添加一个事件,因此要等到同步任务和“任务队列”现有的事件都处理完,才会得到执行。
HTML5标准规定了setTimeout()的第二个参数的最小值不得小于4毫秒,如果低于这个值,则默认是4毫秒。在此之前。老版本的浏览器都将最短时间设为10毫秒。另外,对于那些DOM的变动(尤其是涉及页面重新渲染的部分),通常是间隔16毫秒执行。这时使用requestAnimationFrame()的效果要好于setTimeout();
注意:setTimeout()只是将事件插入了“任务队列”,必须等当前代码(执行栈)执行完,主线程才会去执行它指定的回调函数。要是当前代码消耗时间很长,也有可能要等很久,所以并没办法保证回调函数一定会在setTimeout()指定的时间执行。所以,setTimeout()的第二个参数表示的是最少时间,并非是确切时间。
async/await是写异步代码的新方式,以前的方法有回调函数和Promise。
async/await是基于Promise实现的,它不能用于普通的回调函数。
async/await与Promise一样,是非阻塞的。
async/await使得异步代码看起来像同步代码,这正是它的魔力所在
函数前面多了一个aync关键字。await关键字只能用在aync定义的函数内。async函数会隐式地返回一个promise,该promise的reosolve值就是函数return的值。(示例中reosolve值就是字符串”done”)
为什么Async/Await更好?
1)使用async函数可以让代码简洁很多,不需要像Promise一样需要些then,不需要写匿名函数处理Promise的resolve值,也不需要定义多余的data变量,还避免了嵌套代码。
2) 错误处理:
Async/Await 让 try/catch 可以同时处理同步和异步错误。在下面的promise示例中,try/catch 不能处理 JSON.parse 的错误,因为它在Promise中。我们需要使用 .catch,这样错误处理代码非常冗余。并且,在我们的实际生产代码会更加复杂
3) 使用async/await的话,代码会变得异常简单和直观。
4)错误栈
如果 Promise 连续调用,对于错误的处理是很麻烦的。你无法知道错误出在哪里。
async/await中的错误栈会指向错误所在的函数。在开发环境中,这一点优势并不大。但是,当你分析生产环境的错误日志时,它将非常有用。这时,知道错误发生在makeRequest比知道错误发生在then链中要好。
5)调试
async/await能够使得代码调试更简单。2个理由使得调试Promise变得非常痛苦:
《1》不能在返回表达式的箭头函数中设置断点
《2》如果你在.then代码块中设置断点,使用Step Over快捷键,调试器不会跳到下一个.then,因为它只会跳过异步代码。
使用await/async时,你不再需要那么多箭头函数,这样你就可以像调试同步代码一样跳过await语句。
数据类型 | 说明 | |||
---|---|---|---|---|
null | 空值,表示非对象 | |||
undefined | 未定义的值,表示未赋值的初始化值 | |||
number | 数字,数学运算的值 | |||
string | 字符串,表示信息流 | |||
boolean | 布尔值,逻辑运算的值 |
与=的区别
双等号==:
(1)如果两个值类型相同,再进行三个等号(===)的比较
(2)如果两个值类型不同,也有可能相等,需根据以下规则进行类型转换在比较:
1)如果一个是null,一个是undefined,那么相等
2)如果一个是字符串,一个是数值,把字符串转换成数值之后再进行比较
三等号===:
(1)如果类型不同,就一定不相等
(2)如果两个都是数值,并且是同一个值,那么相等;如果其中至少一个是NaN,那么不相等。(判断一个值是否是NaN,只能使用isNaN( ) 来判断)
(3)如果两个都是字符串,每个位置的字符都一样,那么相等,否则不相等。
(4)如果两个值都是true,或是false,那么相等
(5)如果两个值都引用同一个对象或是函数,那么相等,否则不相等
(6)如果两个值都是null,或是undefined,那么相等
什么是回流,什么是重绘,有什么区别?
html 加载时发生了什么:
在页面加载时,浏览器把获取到的HTML代码解析成1个DOM树,DOM树里包含了所有HTML标签,包括display:none隐藏,还有用JS动态添加的元素等。
浏览器把所有样式(用户定义的CSS和用户代理)解析成样式结构体
DOM Tree 和样式结构体组合后构建render tree, render tree类似于DOM tree,但区别很大,因为render tree能识别样式,render tree中每个NODE都有自己的style,而且render tree不包含隐藏的节点(比如display:none的节点,还有head节点),因为这些节点不会用于呈现,而且不会影响呈现的,所以就不会包含到 render tree中。我自己简单的理解就是DOM Tree和我们写的CSS结合在一起之后,渲染出了render tree。
什么是回流:
当render tree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因为元素的规模尺寸,布局,隐藏等改变而需要重新构建。这就称为回流(reflow)。每个页面至少需要一次回流,就是在页面第一次加载的时候,这时候是一定会发生回流的,因为要构建render tree。在回流的时候,浏览器会使渲染树中受到影响的部分失效,并重新构造这部分渲染树,完成回流后,浏览器会重新绘制受影响的部分到屏幕中,该过程成为重绘。
什么是重绘:
当render tree中的一些元素需要更新属性,而这些属性只是影响元素的外观,风格,而不会影响布局的,比如background-color。则就叫称为重绘。
区别:
他们的区别很大:
回流必将引起重绘,而重绘不一定会引起回流。比如:只有颜色改变的时候就只会发生重绘而不会引起回流
当页面布局和几何属性改变时就需要回流
比如:添加或者删除可见的DOM元素,元素位置改变,元素尺寸改变——边距、填充、边框、宽度和高度,内容改变
扩展:
浏览器的帮忙
所以我们能得知回流比重绘的代价要更高,回流的花销跟render tree有多少节点需要重新构建有关系
因为这些机制的存在,所以浏览器会帮助我们优化这些操作,浏览器会维护1个队列,把所有会引起回流、重绘的操作放入这个队列,等队列中的操作到了一定的数量或者到了一定的时间间隔,浏览器就会flush队列,进行一个批处理。这样就会让多次的回流、重绘变成一次回流重绘。
自己的优化
靠浏览器不如靠自己,我们可以改变一些写法减少回流和重绘
比如改变样式的时候,不去改变他们每个的样式,而是直接改变className 就要用到cssText 但是要注意有一个问题,会把原有的cssText清掉,比如原来的style中有’display:none;’,那么执行完上面的JS后,display就被删掉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cssText累加的方法,但是IE不支持累加,前面添一个分号可以解决。
还有添加节点的时候比如要添加一个div里面有三个子元素p,如果添加div再在里面添加三次p,这样就触发很多次回流和重绘,我们可以用cloneNode(true or false) 来避免,一次把要添加的都克隆好再appened就好了,还有其他很多的方法就不依依说了
。
基于React Context实现一个简单的状态管理的示例代码
axios上传文件错误:Current request is not a multipart request
SpringBoot+Redis+RabbitMQ实现简单的商品秒杀
南华大学计算机学院足球队,【体育学院】南华大学“新生杯”足球赛圆满落幕...
【毕业设计】stm32微信天气机器人 - 物联网 嵌入式 单片机
大数据告诉你——垃圾围城,现行的垃圾分类制度,作用到底能有多大?
Vue中.env|.env.development|.env.production文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