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5 12:30
当我们在描述一个对象的时候。在JDK1.2版之前,Java里面的引用还是很传统的定义:如果reference(引用)类型的数据中存储的数值代表的是另外一块内存的起始地址,就称该reference数据是代表某块内存或者某个对象的引用。
这种定义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只是在现在看来有些过于狭隘了,一个对象在这种定义之下只有“被引用”或者“未被引用”的这两种状态,那么对于描述一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对象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就比如我们希望能描述这样的一类对象:当内存空间足够的时候,则能保留在内存中;如果内存空间在进行垃圾收集后还是很紧张的,则就可以抛弃这些对象。(在现代很多系统的缓存功能都是符合这样的引用场景的)
在JDK1.2之后,Java对引用的感念进行了扩充,将引用分为强引用(Strongly Reference)、软引用(Soft Reference)、弱引用(Weak Reference)和虚引用(Phantom Reference)的这四种。
这四种引用的轻度是依次逐渐减弱的。除强引用以外,其他三种引用均可以在java.lang.ref包中找到它们的身影。显示了这3种引用类型对应的类,开发人员是可以在应用程序中直接使用它们。
强引用
是最传统的“引用”的定义,是指在程序代码之中普遍存在的引用赋值,即类似“Object obj = new Object()”这种引用关系。无论任何情况下,只要强引用关系还存在,垃圾收集器就永远不会回收掉被引用的对象。
在Java程序中,最常见的引用时强引用(普通系统99%以上的都是强引用),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普通对象引用,也就是默认的引用类型。
挡在Java语言中使用new操作符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并将其赋值给一个变量的时候,这个变量成为指向该对象的一个强引用。
只要强引用的对象是可触及的,垃圾收集器就永远不会回收掉被引用的对象。只要强引用的对象时可达的,JVM宁可报OOM,也不会回收强引用。
对于一个普通的对象,如果没有其他的引用关系,只要超过了引用的作用域或者显示地将相应(强)引用赋值为null,就是可以当做垃圾被收集了,当然具体回收时机还是要看垃圾收集的策略的。
相对的,软引用、弱引用和虚引用的对象是软可触及的、弱可触及和虚可触及的,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被回收的。
所以强引用是造成Java内存泄露的主要原因的。
软引用
用来描述一些还在用,但非必须的对象。只被软应用关联着的对象,在系统将要发生内存溢出异常前,会把这些对象列进回收范围之中进行第二次回收。如果这次回收还没有足够的内存,才会抛出内存溢出异常。在JDK 1.2之后提供了SoftReference类来实现软引用。
软引用就是用来描述一些还有用,但非必须的对象。只被软引用关联着的对象,在系统将要发生内存溢出的异常前,会把这些对象列进回收范围之中进行第二次回收,如果这次回收还没有足够的内存,才会抛出内存溢出的异常。
注意,这里的第一次回收是不可达的。
软引用通常用来实现内存敏感的缓存。
比如:高速缓存就有用的软引用。如果还有空闲内存,就可以暂时保留缓存,当内存不足时清理掉。这样就保证了使用缓存的同时,不会耗尽内存。
垃圾回收器在某个时刻决定回收软可达的对象的时候,会清理软引用,并可选地把引用存放到一个引用队列(Reference Queue)。
类似软引用,只不过Java虚拟机会尽量让软引用的存活时间长一些,迫不得已的时候才清理掉。
弱引用
是用来描述那些非必须对象,但是它的强度比软引用要更弱一些,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只能生存到下一次垃圾收集发生为之。当垃圾收集器开始工作,无论当前内存是否足够,都会回收掉只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在JDK 1.2版之后提供了WeakReference类来实现弱引用。
弱引用也是用来描述那些非必须对象,只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只能生存到下一次垃圾收集发生为止。在系统GC时,只要发现弱引用,不管系统堆空间使用是否充足,都会回收掉只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
弱引用对象与软引用对象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当GC在进行回收的时候,需要通过算法检查是否回收软引用对象,而对于弱引用对象,GC总是进行回收。弱引用对象更容易,更快被GC回收。
虚引用
也称为“幽灵引用”或者“幻影引用”。它是最弱的一种引用关系。一个对象是否有虚引用的存在,完全不会对其生存的时间构成影响,也无法通过虚引用来取得一个对象的实例。为一个对象设置虚引用关系的唯一目的只是为了能在这个对象被收集回收时收到一个系统的通知。 在JDK1.2版本之后提供了一个PhantomReference类来实现虚引用。
一个对象是否有虚引用的存在,完全不会决定对象的生命周期。如果一个对象仅仅持有虚引用,那么它和没有引用几乎是一样的,随时都可能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虚引用是必要和引用队列一起使用的。虚引用在创建时必须提供一个引用队列作为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