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模型的可解释性

发布时间:2024-05-15 16:01

综述


机器学习业务应用以输出决策判断为目标可解释性是指人类能够理解决策原因的程度。机器学习模型的可解释性越高,人们就越容易理解为什么要做出某些决定或预测。模型可解释性指对模型内部机制的理解以及对模型结果的解释。其重要性体现在:建模阶段,辅助开发人员理解模型,进行模型的对比选择,必要时优化调整模型;在投入运行阶段,向业务方解释模型的内部机制,对模型结果进行解释。比如基金推荐模型,需要解释:为什么向这个用户推荐某支基金。

机器学习流程步骤:收集数据清洗数据训练模型基于验证或测试错误或其他评价指标选择最好的模型。第一步,选择比较小的错误率和比较高的准确率的高精度的模型。第二步,面临准确率和模型复杂度之间的权衡,但一个模型越复杂就越难以解释。一个简单的线性回归非常好解释,因为它只考虑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它无法处理更复杂的关系,模型在测试集上的预测精度也更有可能比较低。而深度神经网络处于另一个极端,因为它们能够在多个层次进行抽象推断,所以他们可以处理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非常复杂的关系,并且达到非常高的精度。但是这种复杂性也使模型成为黑箱,我们无法获知所有产生模型预测结果的这些特征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只能用准确率、错误率这样的评价标准来代替,来评估模型的可信性。

可解释性的特质:

  • 分类:建模前数据的可解释性、建模阶段模型可解释性、运行阶段结果可解释性
  • 重要性:了解"为什么"可以帮助更深入地了解问题,数据以及模型可能失败的原因
  • 范围:全局解释性、局部解释性、模型透明性、模型公平性、模型可靠性
  • 评估:内在还是事后?模型特定或模型不可知?本地还是全局?
  • 特性:准确定、保真性、可用性、可靠性、鲁棒性、通用性
  • 人性化解释:人类能够理解决策原因的程度,人们可以持续预测模型结果的程度标示。

ItVuer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本网站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561261067@qq.com

桂ICP备16001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