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8 18:11
目录
数据结构FST简述
FST简述及它的查询过程
从Lucence源码中看FST的结构
查看builder类(package org.apache.lucene.util.fst)
查看BlockTreeTermsWriter类(packageorg.apache.lucene.codecs.blocktree)
FST存储到文件中的存储结构(TermIndex词项索引和TermDictionary词项字典)
FST构建(读取和写入数据)
通过图解一步步搞清楚结点的添加过程。
读取FST的字符串.
首先声明图片数据来源:b站马士兵教育。
luncence源码百度云: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2EQtJ_t-P3-P_CJnHIfnEw
提取码:abcd
了解一下trie前缀树:复用所有前缀
FSM(Finite State Machines)有限状态机: 表示有限个状态集合以及这些状态之间转移和动作的数学模型。其中一个状态被标记为开始状态,0个或更多的状态被标记为final状态
FSA:有限状态接收机
确定性:在任何给定状态下,对于任何输入,最多只能遍历一个transtion
非循环:不可能重复遍历同一个状态
Final唯一性:当且仅当有限状态机在输入序列的末尾处于最终状态时,才接受特定的输入序列
以上例子,如果输入‘wl’会怎样?其实就是可以搜索到的了。因为l指向的节点3已经是final节点了。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引出FST
FST:有限状态转化机
FST最重要的功能是可以实现key到value的映射,相当于HashMap
对于es来说,它是基于lucence开发,底层的数据结构使用的就是fst,它的主要优点:
节点模型:node
考虑需要输入这样一组数据
由于按照字典序排序,输入abd的时候,由于此时系统不知道后面是否还存在abde,abdc类似的数据,所以此时输入的abd就是unCompliledNode
当输入abe的时候,已经可以确定后面不会有abd这些数据了(字典序),但是无法确定ab前缀还是否存在,直到输入ac为止才确认不会有ab前缀了。此时字符’d’被移除出frontier数组,把它冻结起来 -freezeTail
描述边,也就是出度的类是Arc
label:存放那个输入的字符作为Key
output:存放对应的值也就是Value
target:简单理解为存放偏移量,如果arc描述的字符不是最后一个字符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一个偏移量。
flags:其实就是起始值,通过位运算(通用最小化算法)得来.
PendingEntry—PendingBlock --PendingTerm
通过输入的字符,一般的是Term,满足某种条件则会被聚合成Block
Block——根据给的阈值(min24,max48)划分成Block或者Term
简单理解:若是子节点少于24,则仍然为单独的PedingTerm,若是大于等于24,则会被聚合成一个PendingBlock.如果这个PendingBlock大于48,则会被分成多个FloorBlock
通过构建过程来理解:
1.输入abd,abe,此时还都是正常的情况。(abd和abe都是term)
2.输入abfi,abfj,abfk,此时可以看到f已经有三个出度k I j了,初步满足聚合成Block的条件
此时还都是term,没有聚合成block,虽然已经满足了条件给出的3个。但是由于输入项还没确定完.所以还不能聚合起来。
3输入abgl---->聚合成Block
由于此时已经确定f已经不会做修改了,此时由于f有三个出度,所以I j k可以聚合成pedingBlock
4.继续输入abgm,abgn,abgo,abgp,abgp,abgq,abgr。此时g已经有七个出度了!!但是没有聚合成Block
等到结束g出度的输入的时候,才会发生聚合block
5.输入abh,此时聚合成g的block,它底下还有两个floorblock
.tip: 存放Term-Index
.tim:存放Term-Dictonary
Term-index里面存放的FSTindex存放Block的前缀记录,末尾指向block..这些block具体存放在.tim文件也就是term Dictonary里面。
block具体存放的是啥?
再来看看FST-Index和block更详细的内容
以这样一个词项字典
还是这张图
构建FST-Index
其中flag是标志位,代表着一个block的开始.
字符’a’以及’c’代表着以’a’开始的block和’c’开始的block
数字12,36,64等代表着在数组中的起始位置.
逐个看看:
这一块对应的是这个a有两个子节点,所以EntryCount为2
这一块对应的是这个
EntryCount为5,代表五个后缀节点
Suffix里面包含了a,b,c,d,e五个,他们所代表的属性分别是PendingTerm, PendingTerm, PendingBlock,FloorBlock, PendingTerm
suffix:是a,b,c三个后缀
这块对应的是这个最多后缀的d节点:
以上是FST-Index以及Block的映射情况。
上面的那些都是一些概念定义,对上面的知识点有了大概的认识之后,就可以真正搞懂FST这个牛x的数据结构是怎么读写数据的了。
FST的写数据过程最好是结合它的读的过程去理解,不然会感觉很懵逼。
首先,FST里面包含了两个重要的属性:
Node和Arc,分别代表结点和出度(边)
Node作为节点,其实它在这里主要起到了描述节点状态的作用,描述节点是否已经经过处理。它是一个基类,子类有UncomliedNode和CompliedNode
Arc是出度,它里面算是大有文章了。
四个属性:
label:存放输入的字符,实际存的是ASCLL码二进制
output:存放输出值,还记得前面说的FST类似于哈希表吗,可以理解为存放k-v中的v值
以上两个属性比较好理解,难点重点是下面两个:
target:存放下标值,如果当前出度指向的字符不是输入值的最后一个时,会存储index值来指向下一个字符的下标。事实上target这个属性就是在flags属性里面的BIT_TARGET_NEXT状态不存在时才会出现的。
flags:
这里面用到比特位来存储,主要作用应该是压缩占用空间。利用标志位在读的时候可以解码。想想一个数字可以存放这么多状态, 有点类似于以前学计组时接触过的flag标志位。
flags里面有六个状态,除了BIT_TARGET_NEXT不好理解,其它应该比较简单。这里我也不赘述。
BIT_TARGET_NEXT这个状态一开始我去查百度,大多说的都是TARGET_NEX优化,但是都没有说这个优化是什么。这里我简单理解总结一下就是,当这个状态激活时,我们在读到这个字符的时候不需要发生跳转,只需要继续往下遍历即可。所以当这个状态激活的时候,上面说到的Target属性才会不存在。只有当这个状态没有激活的时候,我们需要在读完这个之后跳转到另一个字符,而这时target才会给出一个index值让我们去跳转。
再看看FST的源码:
这里是它的六个属性flags
这是它的构建过程(节选)
如果到这个地方还是无法理解,那也没事,后面在写到FST的构建(写)以及读的过程就会好理解很多。
下面再一步步地构建FST,通过观察构建过程和结合读过程搞懂这玩意。
new Builder()。初始化BytesStore bytes.写入一个0,用来表示FST的结束。因为读取的时候是反向读取,(先进后出)。
初始化一个长度为10的UnCompliedNode[ ] frontier
public void add(IntsRef input, T output)
这个方法主要干四件事情:
2.1,计算当前字符串和上一个字符串的公共前缀
2.2,调用freezeTail方法,从尾部一直到公共前缀的节点,将已确定的状态节点冻结
2.3,将当前字符串形成状态节点加入到frontier数组中
2.4,调整每条边的输出值
看看源码:
public void add(IntsRef input, T output) throws IOException {
//2.1,计算当前字符串和上一个字符串的公共前缀
if (output.equals(this.NO_OUTPUT)) {
output = this.NO_OUTPUT;
}
assert this.lastInput.length() == 0 || input.compareTo(this.lastInput.get()) >= 0 : "inputs are added out of order lastInput=" + this.lastInput.get() + " vs input=" + input;
assert this.validOutput(output);
if (input.length == 0) {
++this.frontier[0].inputCount;
this.frontier[0].isFinal = true;
this.fst.setEmptyOutput(output);
} else {
int pos1 = 0;
int pos2 = input.offset;
int pos1Stop = Math.min(this.lastInput.length(), input.length);
while(true) {
++this.frontier[pos1].inputCount;
if (pos1 >= pos1Stop || this.lastInput.intAt(pos1) != input.ints[pos2]) {
int prefixLenPlus1 = pos1 + 1;
int idx;
if (this.frontier.length < input.length + 1) {
Builder.UnCompiledNode[] next = (Builder.UnCompiledNode[])ArrayUtil.grow(this.frontier, input.length + 1);
for(idx = this.frontier.length; idx < next.length; ++idx) {
next[idx] = new Builder.UnCompiledNode(this, idx);
}
this.frontier = next;
}
//2.2,调用freezeTail方法,从尾部一直到公共前缀的节点,将已确定的状态节点冻结
this.freezeTail(prefixLenPlus1);
//2.3,将当前字符串形成状态节点加入到frontier数组中
for(int idx = prefixLenPlus1; idx <= input.length; ++idx) {
this.frontier[idx - 1].addArc(input.ints[input.offset + idx - 1], this.frontier[idx]);
++this.frontier[idx].inputCount;
}
Builder.UnCompiledNode lastNode = this.frontier[input.length];
if (this.lastInput.length() != input.length || prefixLenPlus1 != input.length + 1) {
lastNode.isFinal = true;
lastNode.output = this.NO_OUTPUT;
}
//2.4,调整每条边的输出值
for(idx = 1; idx < prefixLenPlus1; ++idx) {
Builder.UnCompiledNode node = this.frontier[idx];
Builder.UnCompiledNode parentNode = this.frontier[idx - 1];
T lastOutput = parentNode.getLastOutput(input.ints[input.offset + idx - 1]);
assert this.validOutput(lastOutput);
Object commonOutputPrefix;
if (lastOutput != this.NO_OUTPUT) {
commonOutputPrefix = this.fst.outputs.common(output, lastOutput);
assert this.validOutput(commonOutputPrefix);
T wordSuffix = this.fst.outputs.subtract(lastOutput, commonOutputPrefix);
assert this.validOutput(wordSuffix);
parentNode.setLastOutput(input.ints[input.offset + idx - 1], commonOutputPrefix);
node.prependOutput(wordSuffix);
} else {
commonOutputPrefix = this.NO_OUTPUT;
}
output = this.fst.outputs.subtract(output, commonOutputPrefix);
assert this.validOutput(output);
}
if (this.lastInput.length() == input.length && prefixLenPlus1 == 1 + input.length) {
lastNode.output = this.fst.outputs.merge(lastNode.output, output);
} else {
this.frontier[prefixLenPlus1 - 1].setLastOutput(input.ints[input.offset + prefixLenPlus1 - 1], output);
}
this.lastInput.copyInts(input);
return;
}
++pos1;
++pos2;
}
}
}
首先考虑输入这样一组数据构建FST
在观察过程之前,要清楚两件事情:
1.这里面的处理主要是往current数组里面填充数据,填充的是arc也就是出度。
2.处理出度的过程涉及到label,output,target,flags的填充,这里侧重点是flags的填充
Step1:ab
Step2:abd
Step3:abgl
这里由于g的顺序在d之后,发生了一些改变。
1.d状态节点被冻结住,发生了freeze Tail操作。
2.重新计算了output值
3.将node g以及node l写入forniter数组(未经处理)
但是要注意的是,此时不会将arc-d写入current数组,正如图中所说,此时尚未确定后面是否还会输入诸如abf之类的字符串。要等到节点b被冻结才会将它的出度写入current数组.
Step4:acd
此时由于c的顺序在b之后,所以确定之后不会有ab前缀的输入了,此时又进行了一些操作:
node g有一个出度l.
处理node d的出度l的过程中计算了flags的值,计算过程正如图中所写。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写入了 BIT_TARGET_NEXT这个状态。
此时为什么激活呢,联想一下读取的过程,当我们读取到字母g的时候,我们的下一个应该是l,这个时候没有发生跳转而是顺序遍历下来的。所以target值是不存在的。因此这个状态要激活。
接下来处理node b
node b有两个出度g和d
要对两个出度进行处理,过程基本上和处理node g的过程一样。
这里面出度g 的BIT_TARGET_NEXT状态被激活,再次联想一下读取过程,它只要是顺序读取的,就会被激活。
出度d同上(原作者似乎是计算错误了,d出度也是有激活的)
处理完以上三个出度,current数组的情况如下:
Step5:msb
此时由于m的字典序在a之后,所以又有一系列工作。。
1.处理End Node
2.freeze Tail操作:冻结a,c,d节点
3.处理node-c上面的(arc-d)出度以及node-a上面的(arc-c,arc-b)出度
这里面由于b出度没有激活BIT_TARGET_NEXT状态,所以多了一个target(index),用作跳转.
Step6:mst
此时有msbc上面的node-b节点的arc-c出度需要处理.
写入current数组
Step7:wl
这是最后一组输出了.此时需要将剩下未处理的所有出度处理完写进current数组
处理node-m节点上的arc-s出度
再处理node-w上的arc-l出度
最后处理entry-node(根节点)的三个出度:w,m,a
这是最终构建成功的FST结构
最终构建完成的current数组
以上就是整个FST的构建过程(写),需要明确,以上的写入操作最终是写到.tim文件里
下面是读的过程。
首先要明确两点
读的是什么? current数组。
读的顺序是? 从后往前。
这里演示一下,不过多展开.
我们结合状态的功能来读
首先进来读的第一个字符是a,因为a处于数组的末端。
此时读到它的flag为16,可以解码出它的状态值为:16
16说明它有output值,并且值为2.并且其他状态都未激活;
而TARGET_NEXT优化没有激活,说明需要跳转。跳转的index值为16
它的label是97(ASCLL码对应就是字母’a’)
这就已经成功解读它的四个属性完成解码。再接下来往下读,我们根据a的提示跳转到index16去。
index16代表的字符是b,按照刚刚解读a的方法对它进行解读:
flag是41,说明它的状态是32+8+1
32说明它有一个final-output值,并且为7
8说明它是一个终止节点,也就是说读到这就成功取出第一个字符串’ab’
1说明它是当前peding-term的最后一个字符.
而TARGET_NEXT优化没有激活,说明需要跳转。跳转的index值为8.
它的label是98,对应ASCLL码就是字母’b’
如此一来我们就取出第一个字符串’ab’了.
后面字符串的读取过程可以参照此过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