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13 00:30
慢查询日志就是系统在命令执行前后计算每条命令的执行时间,当超过预设阈值,就将这条命令的相关信息(例如:发生时间,耗时,命令的详细信息)记录下来,Redis 也提供了类似的功能
slowlog-log-slower-than: 慢查询时间阈值设置
单位是微妙(1 秒 = 1000 毫秒 = 1000000 微秒),默认是 10000 微秒,如果把 slowlog-log-slower-than 设置为 0,将会记录所有命令到日志中。如果把 slowlog-log-slower-than 设置小于 0,将会不记录任何命令到日志中。
slowlog-max-len: 慢查询存储条数
当慢查询日志列表已经达到最大长度时,最早插入的那条命令将被从列表中移出
建议将慢查询日志的长度调整的大一些。比如可以设置为 1000 以上
除了去配置文件中修改,也可以通过 config set 命令动态修改配置
\> config set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
OK
\> config set slowlog-max-len 1200
OK
\> config rewrite
OK
slowlog get
: 获取慢查询日志. 后面加数字,用于指定获取慢查询日志的条数
> slowlog get 3
1) 1) (integer) 6107 //唯一标识id
2) (integer) 1616398930 //命令执行的时间戳
3) (integer) 3109 //命令执行时长
4) 1) "config" //执行的命令和参数
2) "rewrite"
2) 1) (integer) 6106
2) (integer) 1613701788
3) (integer) 36004
4) 1) "flushall"
Redis 提供了批量操作命令(例如 mget、mset 等),有效地节约 RTT(往返时间)。但大部分命令是不支持批量操作的,例如要执行 n 次 hgetall 命令,并没有 mhgetall 命令存在,需要消耗 n 次 RTT
Redis 的客户端和服务端可能部署在不同的机器上。例如客户端在北京,Redis 服务端在上海,两地直线距离约为 1300 公里,那么 1 次 RTT 时间 = 1300×2/(300000×2/3) = 13 毫秒(光在真空中 传输速度为每秒 30 万公里,这里假设光纤为光速的 2/3),那么客户端在 1 秒 内大约只能执行 80 次左右的命令,这个和 Redis 的高并发高吞吐特性背道而驰。
Pipeline(流水线)机制能改善上面这类问题,它能将一组 Redis 命令进 行组装,通过一次 RTT 传输给 Redis,再将这组 Redis 命令的执行结果按顺序返回给客户端
当你要执行很多的命令并返回结果的时候,需要考虑 List 对象的大小,因为它会“吃掉”服务器上许多的内存空间,严重时会导致内存不足,引发 JVM 溢出异常,所以在工作环境中,是需要自己去评估的,可以考虑使用迭代的方式去处理。
Redis 提供了简单的事务功能,将一组需要一起执行的命令放到 multi 和 exec 两个命令之间。Multi 命令代表事务开始,exec 命令代表事务结束,它们之间的命令是原子顺序执行的
使用案例:
127.0.0.1:6379> multi
OK
127.0.0.1:6379> SET msg "hello chrootliu"
QUEUED
127.0.0.1:6379> GET msg
QUEUED
127.0.0.1:6379> EXEC
1) OK
1) hello chrootliu
redis简单事务不支持事务中的回滚特性,同时无法实现命令之间的逻辑关系计算,主要有以下几点:
Lua 是一个小巧的脚本语言,用标准 C 编写,几乎在所有操作系统和平台上都可以编译运行。一个完整的 Lua 解释器不过 200k,在目前所有脚本引擎中,Lua 的速度是最快的,这一切都决定了 Lua 是作为嵌入式脚本的最佳选择。
Redis 2.6 版本之后内嵌了一个 Lua 解释器,可以用于一些简单的事务与逻辑运算,也可帮助开发者定制自己的 Redis 命令(例如:一次性的执行复杂的操作,和带有逻辑判断的操作),在这之前,必须修改源码。
在 Redis 中执行 Lua 脚本有两种方法:eval 和 evalsha,这里以 eval 做为案例介绍:
eval 语法:
eval script numkeys key [key ...] arg [arg ...]
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