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多方协同与技术管理要效率!高校数字化的跃升之道

发布时间:2022-12-19 17:30

导语 | 高校面临着加快转型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质量的重要任务。信息化作为新型生产力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学校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但如何高效推进信息化工作成为很多高校信息部门面临的难题。本期我们邀请了中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腾讯云 TVP 行业大使张淼老师,为我们分享中南民族大学信息化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作者简介

![上传中...]()

张淼,中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腾讯云 TVP 行业大使。长期从事校园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工作,带领团队在 SDN、网络安全等行业竞赛中多次获奖。

一、高校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一,高校信息化协同发展涉及政府行政部门、学校决策层、职能部门及教学院系、校内外师生、家长和企业等主体,既获得了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推动,也受限于固有复杂性、依赖性的制约。如何充分发挥参与主体的作用,解决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成为高校信息化规划和建设部门的重大挑战。

第二,随着电子政务的大力推行,互联网服务的普及,社会其他行业信息化服务水平普遍高于高校信息化服务水平。高校师生长期使用互联网各类服务,对信息化建设的用户体验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伴随云计算、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快速发展,新信息基础设施也面临升级,如何实现新兴技术与学校应用相结合,为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四,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面对疫情特殊时期的各类应用场景,信息化如何为学校和社会排忧解难,快速响应并满足需求,则是信息化部门遇到的另一挑战。

二、高校信息化的实践思路

(一)坚持“大平台+中系统+微服务”,实现长期与短期目标兼顾

中南民族大学信息化工作自“十二五”以来始终坚持“大平台+中系统+微服务”的建设理念,与 2021 年 3 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中“要求优化信息系统供给模式,鼓励通用业务服务平台实现低成本、短周期、高质量的管理信息化应用,探索以应用服务替代建设信息系统”的指导思想高度吻合。

大平台建设是我们信息化长期发展的基石,我们坚持校内数字基座底层能力与云端通用服务结合,强调开放、稳定、安全、可持续、万物互联,为管理系统和微服务提供公共能力,如身份认证、权限分配、消息提醒、快速审批,实现应用与平台的深度融合,让师生使用服务的体验更优、提升服务办理效率;在服务建设上,我校始终坚持采购成熟稳定产品与个性化需求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学校自身管理,在信息化工作中继续助力部门管理效率提升和师生服务体验;学校信息化建设部门始终贯彻“保障是基础、服务是能力、创新是发展”的工作理念,我们认为学校每个信息化项目,都是离师生“最近的实践基地”;基地中培养的每个学生,都是智慧校园“最好的建设者”。

在个性化服务及微服务建设上基于开放大平台及通用平台能力,为学校信息管理及软件开发类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基地、课程指导及信息化实操项目,包括产业最新的行业趋势及知识体系,为师生提供“行业前沿知识”,甚至包括产业前沿的产品开发,确保在校“所学”到企业“皆能所用”,利用大学生竞赛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从而提升就业质量,最终实现智慧校园有效结合。

(二)定位共性与个性需求,在需求与效率间寻找平衡点

普通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五大职能,信息化工作同样要服务于学校各项职能。来自教学科研服务、管理效率、师生体验、领导决策等各维度的需求繁多,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只有 18 人,要承担全校信息安全、网络基础服务保障、全校数据中心保障、全校师生一卡通服务保障、多媒体教室和智慧教室服务保障、教学资源制作和全校信息化统筹工作等,这对我们人员专业性及工作边界提出了极大挑战。

在遵循大平台+中系统+微服务的建设思路下,我们深入到部处及业务部门,挖掘共性需求,主动思考,主动服务。并积极到兄弟院校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先进企业共创,学习产品与服务设计理念。

最终总结出我们对信息化诉求建设原则:

  • 通过与大型企业合作、政府大数据部门合作,与更专业的企业合作,让优质产品和服务优先服务于更多人和更多时间;
  • 通过流程拉通部门业务,消除冲突,一数一源,公共能力平台来承担,减少重复造轮子;
  • 通过应用建设提升数据质量,减少数据治理;
  • 采购标准化服务和云服务等。

ItVuer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本网站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561261067@qq.com

桂ICP备16001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