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9 16:00
本人一介草民,混迹IC后端虽有些年头却碌碌无为,惭愧。有首儿歌就是我的真实写照啊,“我是小小兵,天天练本领……”。不过在威逼利诱之下,只能搜肠刮肚,苦思冥想,把我这些年练本领的经历给大家说说。
记得本山跟丹丹有个小品叫《昨天,今天,明天》,套用这个标题,也写写我的昨天、今天、明天吧。
我是80后,在20世纪最后一年来到上海滩,迷迷糊糊进入人类最具前途的专业——材料系学习。厮混多年后发现,这以后会是个黑头黑脑的行业,修行得道之后不是在宝钢孜孜不倦,就是在某汽车工厂的热处理车间烤火了。那时候刚好有门课是讲表面处理,属于材料学一个比较新兴的领域,应用极为广泛,小到手机屏幕,大到战斗机的隐形涂层,都与此密切相关。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才知道,在如此小的硅片上可以鬼斧神工般捣腾出如此精密的器件。于是,毅然转入微电子专业。也算幸运,本科毕业那年终于如愿以偿踏入这高科技行业。
然而,经年累月的实验终于让曾经的豪气归于平静。那时候做的工艺方面的东西,经常得像核电工作人员一般穿个白大褂在净化室进进出出。久而久之,会感觉有点压抑,感觉时常见不到太阳。有时候真想逃离这“暗无天日”的环境。那时候很羡慕那些做设计的同学,坐在个大屏幕显示器面前,就看看书、看看论文,在电脑上画画五颜六色的版图,然后用什么HSPICE仿仿,整个一白领style啊。有个同学很是疯狂,自己买了个打印机,把从IEEE上下载的论文还有别人的博士论文,通通打印出来,自己研读,自己design,这种执著终于让他得以在太平洋彼岸追求自己的美国梦。于是,临找工作那会儿,自己也整了本拉扎维的模拟集成电路书,临时脑补一下,就为能做这被作者称为“艺术”的电路设计工作啊。然而,事与愿违,虽然也拿了几个offer,有Foundry的,也有前端设计的,还有physical design,唯独没有analog公司。权衡之后,踏上了后端这条路。
告别白色象牙塔,我终于过上了白领style的生活。想想那时年少,没有网络,却能平心静气地坐在超大的CRT显示器面前,一知半解地看全英语的tool manual,一坐一整天。那时候只有一个信念:我要好好学东西。所以,总盼着run的job里面能多出现些Error,以便我有机会去debug,快速成长。别人在讨论任何问题的时候,总会过去凑热闹,生怕错过别人的好经验。从Linux的每一个命令,到vim的每个用法,到perl/tcl script;从physical compiler到astro到IC compiler,从STA到PnR到DFT,自己也从青涩小伙变成中年大叔。
曾记得那时,项目一紧急便经常加班到凌晨才回家,中午再去上班,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与自己合租的朋友碰上一面。曾经记得在快tapeout的日子,与同事通宵达旦,赶修最后的DRC、LVS,凌晨再一起去吃xx路的豆浆油条。想想刚工作的那段日子,虽然显得青涩幼稚,但那时候的执著,以及与同事的共同成长与奋斗,至今想来唏嘘不已。
正所谓,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工作两年后,一起奋斗的同事另谋出路了。我们曾共克时艰,我们曾一起追每周一集的《prison break》,我们曾一起在股海沉浮,我们曾一起在dota的虚拟世界里南征北伐……但这些美好终究远去。想想人这一辈子,总逃不过聚散离合,古人一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道尽多少离合情。
送别硅友,我也暂别魔都,去一衣带水的东瀛开始“师夷长技”的日子。记得那时喜欢每个清晨在阳台上端起牛奶,目送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记得傍晚快下班时,喜欢在大超市里等候50%割引的刺身;记得有一次因为没将垃圾好好分类而被投诉;记得有个夜晚,为了赶CTS,manager亲自坐在我后面鞭策我,第二天太阳升起时,他将一瓶力保健送到我桌前,以资鼓励……那里的天很蓝,树很绿,河很清,要不是那一段段南京的影像,很难把“恨”这个字加在他们头上。不管怎样,这个民族那种一丝不苟力求精致的作风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异国他乡的日子忙碌而充实。随着中石油股价从48块一泻千里,我们也感到这个行业的剧烈波动。那些日子总听到某某公司宣布裁员,某某公司的员工抗议,某某前同事被裁员后在上海没着落远赴北京。我们的神经也异常紧绷,也算幸运,这样的事情最终没有降临在我的头上。想想,刚毕业时候的青涩小伙,都以去著名外资半导体公司为荣。那时候的Intel、IBM、AMD、Marvell、Trident、synopsys、ST、威盛、珠海炬力是何等风光。而今呢,Intel、IBM得过且过,AMD风雨飘摇,威盛江河日下,珠海炬力垂死挣扎,Trident已经作古。其实,若干年前,我已经踏进了这条摇摆不定的大船,只是从未见识这个世界的谲诈多端。这次波动,让我再一次认识了这个行业。
前些日子,看了央视的《大国重器》,片中的装备业如图2-13所示。这个记录片主要讲述中国的一些公司如何在装备制造行业打破欧美公司的垄断,奋起直追的故事。虽然宣传意味浓厚,但还是令人热血沸腾。联想到集成电路行业,我们是不是也有追赶并超越的可能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事实是中国基本上在所有的行业都有追赶并超越的可能。根本原因在于整个世界的科技创新速度在明显放缓,另一个原因是唯有中国才有如此庞大的有着良好理工基础的工程师资源。当有了速率为2G的PC处理器之后,我们对于更快速率的处理器需求已经大大降低,曾经意气风发的Intel/AMD和微软而今黯然失色。当手机处理器用的都是4核ARM的内核后,8核的手机AP基本变成了一种宣传的噱头。当制造工艺从65nm到45纳米,再到28纳米时,其实没有本质区别。随着中国军团的追赶,TI已经推出AP领域。华为曾经在2G时代只能望洋兴叹,在3G时代已经能与国外巨头平分秋色。
看看如今是哪些公司在纳斯达克飞黄腾达吧,facebook、twitter,因此,现实情况是,欧美大公司已经在科技创新上遇到瓶颈,而且有一段时间看不到突破的迹象,这个时候正是我们奋起直追的好机会。然后,也有一个不好的迹象在降临,整个集成电路行业的同质化、集中化越来越严重,这样中小公司的生存机会越来越小。而如今中国基本上所有的公司在规模上都处于劣势。希望有一天《大国重器》里也有一个芯片公司的身影。
罢了,真是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中南海的心。身为张江男,自己都前途未卜,面临着所有“硅工”、“码农”所面对的职业瓶颈。“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是所有男子汉的情怀。而如今草民我还是“左键盘,右鼠标,灰头土脸,代码眼前飘”。但,这条未来充满考验和挑战的创“芯”之路,我将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期待明天能更加美好!
KT咨询顾问点评:作者虽工科出身,但行文流畅诙谐,作为专注在芯片后端的工程师,视野十分宽广,心系整个行业乃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同时也流露出了对专注微观世界的无奈,对自身前途乃至中国芯片行业未来的担忧。纵观中国芯片行业,我们强劲的内需以及跟欧美技术的距离都意味着“中国芯”还有巨大的开拓空间,期待与你,携手为中国“芯”努力!